钢筋混凝土烟囱筒身钢筋绑扎安装及质量要求
(1)本工程钢筋混凝土烟囱筒身钢筋绑扎及节点做法必须满足97G329(一)及规范要求。
(2)钢筋混凝土烟囱筒身钢筋工程绑扎前应先熟悉施工图及规范,核对钢筋配料表和料牌。
(3)绑扎底板基础梁及底板钢筋时,应先研究逐根钢筋的穿插就位顺序,减少绑扎困难,避免返工,加快进度。
(4)钢筋混凝土烟囱筒身钢筋绑扎框架梁时必须注意与柱的交叉就位顺序。
(5) 消防水池西侧(47)/(J)-(F) 轴墙体施工时,预埋短钢筋,以便消防水池施工时做墙体模板拉结用。
(6)面筋绑扎后铺脚手板作为人行通道,不允许直接踩踏钢筋。
1 钢筋混凝土烟囱筒身钢筋工程材料准备
(1)成品钢筋: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及时纠正增补。
(2)保护层垫块:钢筋保护层均采用塑料垫块。
(3)墙体定位筋:根据墙体的厚度,算出墙体定位钢筋的尺寸。加工尺寸必须准确,端头用角磨机磨平。使用之前必须经过预检。
1)梯子筋起步位置为暗柱边800 mm。每道墙焊接梯子筋的钢筋直径要求大于设计纵向钢筋一个规格,水平间距1400m。梯子筋中的横筋要求按竖向方向,设置上、中、下三道同墙厚的支撑筋,支撑筋端头要求用磨光机打磨平整,刷防锈漆两道。保证端头平整且不会出现锈痕,这样既能控制墙体钢筋的位置,又能保证墙体截面尺寸。纵向梯子筋的规格和加工尺寸见下图5-1、表5-1。
图5-1 地下墙体纵向梯子筋加工示意图
梯子筋型号表5-1
墙纵筋规格 | 地下墙体 | 主体墙体 | ||
φ14 | φ12 | φ12 | φ10 | |
梯子筋 | φ16 | φ14 | φ14 | φ12 |
2) 在墙体上方设置一道水平“梯型架”定位筋,该“梯型架”位于顶板上皮50~ 70 cm。在绑扎下一层墙体钢筋时就绑扎到位,不再拆除,详见图5-2。
点防锈漆定位梯形筋,按墙体竖筋间距交叉点焊成型墙厚-2 保护层
墙体钢筋定位梯(地上) 墙体钢筋定位梯(地上)
图5-2 墙体钢筋定位梯示意图
2 基本方法
(1)钢筋摆放位置线的标定:每根钢筋摆放位置线用至少两个粉笔点(直筋在两端,箍筋在对角)来标识,但插筋在插入部分的底和顶用红漆标点标识。板筋、梁主筋摆放线分别在每层顶板模板四周和梁底模端部标出。柱、梁箍筋摆放线在对角主筋上标出。墙体水平筋摆放线在竖向钢筋上标出。
(2) 钢筋的绑扎:钢筋采用22 号钢丝绑扎(钢丝的长度见表5-2)。所有钢筋交错点均绑扎,且必须牢固。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扣呈“八”字形,朝向混凝土体内部(局部无法朝向内部的,只有朝向外部,但绑扣露头部分应与水平筋相贴,且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应正反交错),露头部分与水平筋成45°,且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
绑扎钢丝的下料长度表5-2
钢筋直径 | 绑扎钢丝的下料长度(mm) | ||||||
(mm) | 6-8 | 10-12 | 14-16 | 18-20 | 22 | 25 | 28 |
6~8 | 150 | 170 | 190 | 220 | 250 | 270 | 290 |
10~12 | | 190 | 220 | 250 | 270 | 290 | 310 |
14~16 | | | 250 | 270 | 290 | 310 | 330 |
18~20 | | | | 290 | 310 | 330 | 350 |
22 | | | | | 330 | 350 | 370 |
(3)抗震构造要求:1)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E(“结施”和“00G101”)详见施工规范。2) 钢筋的接头及搭接长度11E 详见施工规范。3) 搭接接头任一接头中心至1.3 laE 范围内或焊接接头任一接头中心至35 d且≥500
mm 范围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不能超过规范规定。4) 墙体竖向钢筋搭接范围内,至少必须保证三根水平筋通过,并与其绑牢,见图5-3。
墙体端头做法示意图
(4)其他要求:
1) 外边轴墙体、框架柱插筋弯钩,外侧弯钩向内,内墙柱弯钩应向两边。2) 标准层施工,墙体竖向钢筋应距柱边5 cm、水平钢筋距地面5 cm 为第一根起步筋。
3 底板钢筋绑扎
3.1 工艺流程
清理→放线→复线→清理→梁支架搭设→梁下铁钢筋→上铁布筋→穿套子→底板横向下铁钢筋→底板纵向下铁钢筋→垫块→支撑马凳→纵向上铁钢筋→横向上铁钢筋
→暗柱插筋→导墙插筋及三道水平筋→墙筋定位加固→导墙垫块→水平梯子筋→自检
→交接检→质检→支模→浇筑
3.2 布筋原则
(1)底板下铁下层钢筋沿底板短向布置,上层钢筋沿底板长向布置;上铁钢筋布置原则同下铁。
(2) 底板下铁的接头位置在房间跨中1/3 范围内,上铁在墙体或房间跨边1/3 范围内。
3.3 施工要点
(1)底板上下层钢筋间采用焊接式马凳铁控制钢筋间距,马凳铁间距1500 mm。见图5-4。A 根据现场情况自行确定
(2)根据钢筋位置线布筋,用自制工具式“卡具”控制、检测钢筋的间距。
(3)底板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塑料垫块,厚度35 mm ,按600×600 网格分布。
(4) 根据底板墙体、暗柱位置线,进行墙体、暗柱插筋施工。为了防止插筋位移,
采取以下措施:
1) 将所有插筋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并于墙体两侧加设Ф12 钢筋限位。
2) 暗柱钢筋在两层底板钢筋间设置三道箍筋定位。
3) 墙体上口用水平梯形定位筋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及水平间距,墙体钢筋网片间按600 mm 间距设置钢筋撑铁。
4) 内墙插筋:打底板混凝土时,在暗柱主筋间拉通长白线,派专人监控插筋的定位情况,及时调整插筋位置,确保插筋不发生位置偏移。
5) 结构施工时,同时进行汽车坡道的施工。墙体插筋时必须考虑坡道的坡度,底板施工时必须将坡道板的钢筋甩出。
4 梁、柱钢筋绑扎
(1)框架柱工艺流程:
(3)框架梁主筋接头通长上铁在跨中接头,梁的上下铁在支座处。同时,还应满足抗震锚固要求。
(4)纵横梁同时配合进行,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或梁边缘50 mm 处,在梁底模板上按图纸划好箍筋的间距,梁端部箍筋加密区,其间距和加密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梁主筋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间净距:上部钢筋不小于30 mm 或1.5 倍钢筋直径,下部钢筋不小于25 mm 或钢筋直径。
(6)地梁箍筋开口向下并必须错开,框架梁开口向上并必须错开。错开位置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7 钢筋混凝土烟囱筒身钢筋
(1)钢筋绑扎程序:
支板底模板→绑扎板暗梁、板下铁→定东西向预应力筋间距→铺设东西向预应力筋,预应力筋调整、绑扎、固定→东西向预应力筋张拉端固定端组件安装、固定,切开张拉端钢绞线护套,位置在承压板面处→定南北向预应力筋间距→铺设南北向预应力筋,预应力筋调整、绑扎、固定→南北向预应力筋张拉端、固定端组件安装、固定,切开张拉端钢绞线护套,位置在承压板面处→板内管线、预埋件、预留洞口→绑扎板上铁
→预应力筋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调整) →浇筑混凝土。
(2)钢筋混凝土烟囱筒身预应力其他部分另行编制专项方案。